在贫困山区 他一 “较真” 就是三年
——记我校驻石阡县水口村帮扶干部潘祖志
【作者】柯士雨    【来源】  【日期】2017年10月30日 20:02  【点击】[]

▲潘祖志 (右) 为贫困户送慰问金 潘祖志 (右) 为贫困户送慰问金

“潘书记,水平高,来到水口把锣敲。敲啊敲,敲醒了全村人民觉悟高!潘书记,天天忙,到处跑,为了谁?为了江滨产业来搞好,为了全村人民生活水平更提高!”这是石阡县本庄镇水口村岩底寨组组长蒲亨廷编的一首民谣!

民谣里的“潘书记”,其实是贵州师范大学派驻石阡县本庄镇水口村第一书记潘祖志。今年已经是他在石阡脱贫攻坚第一线奋战的第三个年头了。他的“较真”,赢得了当地群众们的点赞!

“较真”远赴穷山村

“潘书记放弃良好的工作环境,主动申请到我们这么偏远的地方,不辞辛劳,不分白天夜晚、周末节假,都在为我们水口村的发展奔波……支持他的工作,我们义不容辞!”这是水口村王道明老人,在发展动员群众会上的发言。

王道明老人口中“放弃良好的工作环境,主动申请来到我们这么偏远的地方”,底是怎么回事?

要弄清楚这一切,还得从前年说起。2015年3月,在同步小康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工作于贵州师范大学的他,来到了地处武陵山贫困区的石阡县,任龙井乡枫香坪村第一书记。由于其甘于吃苦、工作“较真”,没多久就成了村里的名人——群众口中亲切的“书记”。一年来,工作务实、成绩突出,得到组织的高度认可,荣获“贵州省2015年度省级优秀驻村干部、铜仁市2015年度优秀第一书记等”荣誉称号。

在众多光环之下,他平静如故,依旧保持一贯务实淳朴的工作作风。“小潘,组织上准备再次安排你留在石阡,继续为同步小康事业服务,想听一下你的想法……”“彭老师,我为能再继续为同步小康事业奋斗在一线而感到光荣。我愿意服从组织安排。但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可否将我调到更偏远的地方?”“这个请求不是大问题,我一定转达……”这是2016年3月初的一个夜晚,贵州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彭洁与潘祖志的通话。就这样,他再次回到了石阡,来到了远离县城80公里、武陵山贫困区的贫困区,地处余庆、凤冈、石阡交界的乌江峡谷偏远渔村——水口村。

“较真”调查摸穷根

2016年5月11日,对潘祖志说,印象深刻。这一天,他来到水口村彭大周家

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两间房屋破旧不堪,倾斜超过80度,看上去摇摇欲坠;走进家中,墙壁通风见亮,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过了会儿,他走出屋,刚出门槛,只见一位中年妇女朝他大声吼道:“来我家干嘛?你是谁啊……”

详细了解后才得知,彭大周家一家四口人,儿子外出多年没有音讯,女儿在上初中,老婆长年精神不正常,彭大周是家里的唯一劳动力,只能靠务农勉强维系一家人的生计。于是,潘祖志将彭大周家的情况上报相关部门,没过多久,彭大周家纳入了精准扶贫对象。

在水口村,有很多与彭大周类似的贫困户,都是潘祖志在走村串户中发现的。

水口村村民表示,在潘祖志来到水口村后,很多事都“亲力亲为”,特别是对调查村情民意这种关系到“根”的事情。

如今,水口村的山山水水、大小地名,彭大娘家坐哪儿、蒲二娘家是啥房,哪家养蜂最多、哪家养牛最多,哪家条件比较差、哪家条件比较好……潘祖志都调查的一清二楚。村里走哪条路才能富、如何走?村里适应养什么、如何养?村里适应种什么、如何种?村里先修哪条路、如何修……这些也都是他通过“较真”调查总结得来的。

“较真”实干得民心

在水口村工作的几百个日夜里,潘祖志的工作笔记,写满了6个厚厚的笔记本,它们见证了水口村的蝶变岁月。

近两年来,水口村的确变化了不少。方向明确了,致富才有盼头。如何充分利用水口村生态资源丰富、及盛产多种水果的资源优势,潘祖志请来专家反复论证,为全村指明了以“土蜂养殖、乡村旅游和精品水果”融合发展的“农旅结合”生态致富路。为进一步拓宽群众视野,潘祖志争取资金5000元,带领干部群众到余庆乡村旅游景区、播州区大型土蜂养殖基地学习,让大家走出了“小天地”、改变了“旧思维”。潘祖志还借用了“娘家力量”。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韩卉亲自到村组织召开村级发展座谈会,学校规划专家组多次到水口村实地调研,并制定 《水口村总体发展规划(2016-2020)》。

集体发展了,村民脱贫致富才更有保障。在潘祖志的号召组织下,去年6月7日,水口村第一个集体经济体——石阡县乌江水口现代农旅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现场入股57.1万元,并争取扶持资金58万元,覆盖所有贫困户,社员达128户。合作社围绕“土蜂产业、乡村旅游和精品水果”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带领农户走“农旅结合”生态致富路。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如今的合作社已渐渐成为带动全村发展的经济“引擎”。

目前,合作社养殖土蜂200余群,去年产值达10万元,预计今年底产值达20万元;以合作社牵头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通过潘祖志多方“化缘”,近两年水口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经多次争取,离本庄镇15公里之远的水口村,去年率先实现光纤全村覆盖;争取太阳能照明灯工程5.8公里,涉及资金65万元,预计今年10月竣工。申报调立项水口160米索桥检修工程,涉及资金23万元,预计年底竣工。去年,全村设想多年的环村公路已经实现通车,群众盼望多年的水泥路已通各组……曾经方向模糊、思想守旧的偏远渔村,如今变得欣欣向荣、充满生机,这一切与这位“较真”的书记密不可分。很多时候,我们“较真”,可能就是一时。对脱贫攻坚,潘祖志在武陵山,这“较真”就是三年!


【责任编辑】校园文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