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生 真诚奉献
——记我校第二届本科教学优秀教师李红军
【作者】王玉林 周嘉华 王世英    【来源】  【日期】2017年10月23日 20:05  【点击】[]

人物名片: 李红军, 女, 汉族, 1970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 法学博士。2009年被评选为贵州省高校第三批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 2015年主持建设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 获立贵州省精品课程; 2016年获得明德教师奖; 2017年获贵州师范大学第二届本科教学优秀教师奖。在CSSCI以及其它核心期刊、 省级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出版专著一部。

“爱学生,也爱自己讲的课,因为热爱,所以执着”。每当问及她从教25年以来的心得体会时,她总会这样自豪地回答。她就是李红军老师,一位生活在平凡中却不平凡的老师。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在自己所喜欢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一句“因为热爱,所以选择”让她在教育的长跑路上坚持了25年。

平凡奉献,立师者德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年来,李红军在自己的教学路上不断践行着这句话。她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及硕士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先后讲授过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 《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等课程。面对各种荣誉,她只以一句简单的话来回应——“今后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不求名不求利,却一直站在这片领域的最前沿探索,尽自己最大努力给学生上最好的课。

李老师很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如在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技能训练》 教学实践中,李老师强化了“4321”学生实践方案,使学生在懂理论的基础上,还会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除课堂教学之外,李老师还承担了一部分毕业生的论文指导和实践实习指导工作。每次从选题,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直到定稿的完成,都做到仔细过问,悉心指导,让学生能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使论文写作得以顺利完成。

三尺讲台,显师者情怀

李红军老师给本科生讲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时总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是一门怎样的课程呢?在我看来,它就是一门当代中国史,希望同学们正确地认识这门课程”。大学里开设这门课程,寄希望于广大青年能够自觉主动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钱穆先生说过,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上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致知。意思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特别是那些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来说,应该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有所了解。李老师对学生们的教诲其目的也在于此。为了避免学生产生“这门课程是灌输思想”的错误认识,让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去学习,李老师在讲这门课的时候总会先讲理论,再用实际生活当中的事例来充实理论,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角度来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实践发展中存在的社会现象。

热爱学生,树师者表率

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是学生们的一场意义非凡的比赛。对于教师技能竞赛上同学们的表现,李红军老师这样说:“孩子们的表现都各有特点,也各有亮点,但总体上孩子们对于教师技能的把握还不太理想,教姿、教态有所欠缺,语言表达和手势表达也呈现不协调的状态,使得讲授有些僵化,语言表达上面口语化比较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李老师在班上开展了四个方面的教学技能训练活动:观摩优秀课堂教学、强化微格训练、严格试讲、参与讲课比赛。其中最基本的便是让班里的同学在课前二十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课前教学,每次安排三到四个学生,每个人以初中或者高中教材为例,选最小的一个问题进行三到四分钟的讲解,学生讲完后,她亲自点评,力求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实现学生教师技能的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实习与求职打下基础。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术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个学生。李老师把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倾注给每个求知的心灵,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一名教师的职责,也诠释了一名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