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庄叔(又名许庄述),1914年出生于贵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时总共接受过九年教育。其中,高小三年、贵州省立师范学校前期和后期文史地组各三年(1927年8月-1933年8月)。虽在校受教育的时间较短,“统统不过九年”,但之后“一切研究都是自学完成的”。
1933年,许庄叔先后在贵阳多所公私立中小学担任教员,教美术、劳作及国文等课;1937年-1940年8月,先后在遵义师范学校、镇西卫贵阳师范学校担任专任教员,教国文;1940年9月-1948年8月先后在大夏中学担任专任教员、大夏大学文学院任讲师和副教授,教国文;1948年9月-1956年7月先后在贵阳中
学、贵阳一中担任国文专职教员,期间曾参加贵州军管会文教接管部师训班和暑研班学习。
1956年8月,许庄叔调入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先后担任“习作”、“现代汉课”等课老师。从1962年起,担任语言教研室古代汉语课教师。如其所言“现在从事古典介释工作,继续 《礼记》 全书通释,以便定毕 ‘正义’ 全书,今后拟合教学,从事金文语法研究。”时任院长陈若夫认为许庄叔:“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有独立科研的能力,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许庄叔主要从事汉语语言文学及古典考证训释工作,著有 《石鼓考缀》、《黔雅》、《述礼通谊》、《经名故》 等书籍,各书均在抗战时自行刊印发行。其中,《石鼓考缀》、《黔雅》 在前中央图书馆馆刊一卷四期有专文介绍。此外,还著有 《文学识变举例》(十卷)、《许学志》(六卷)、《故学研述》(三卷)、《文臬》(一卷),三书均未刊行;《商周名象说例》,未清校整理;《礼记正义》(一百卷)尚有二十九卷未定稿,全稿也未清写;还发明“边沿笔型检字法”,尚未公布。
1991年5月许庄叔病逝,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兼校长为主任的治丧委员会,为他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告别仪式上,校领导介绍其生平时说:“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全国知名书法家、国内少有的碑文研究专家,一生辛勤耕耘、多才多艺的学者许庄叔先生”,“无论是治学精神,还是治学的方法,以及科研的成果,都为我们树立了值得发扬光大的榜样。”贵州省文史馆馆长冯楠先生题挽联:“呕尽一世心血,等身著述,为继往圣绝学;擅长诸般技能,无所师承,堪称当今奇人。”汤国铣教授撰写挽联称:“行止耿介,人以为奇,巍巍然高洁自守,深得人生妙谛,先生此去无遗憾;学识渊博,世所难知,戛戛乎孤心独到,正符学术宗旨,巨著永垂有辉光。”
(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