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山地重点实验室青年教师李承义博士联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沙坡头国家站何明珠研究员在地球科学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中科院一区TOP)上发表题为“Microorganisms mediate multiple phosphorus fractions to respond to the precipitation patterns in arid deser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两年的野外降水控制试验,结合微生物群落动态,酶动力学过程,磷释放动力学过程,...
近日,我校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周忠发教授在城乡规划与发展领域国际TOP期刊《Habitat International》(中科院SCI一区,IF=7.0)在线发表题为“Policy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elocation promotes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of the cross-regional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A case study of Guizhou, China”的研究论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实现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是有效的,然而跨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异质性未得到充分探讨,...
近日,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南洋理工大学Lee Soo Ying讲席教授赵彦利应邀来我校开展“思雅论坛”第十八期学术讲座。全校近70名师生参加。赵彦利作了题为“Polymer-Enhanced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 (RTP)”的学术报告。报告中,赵彦利分享了课题组近年来在功能性非晶态聚合物RTP材料的构筑及其在显示、成像、数据加密和信息存储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报告结束后,赵彦利与参会师生就研究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并详细解答了师生提出的相关问题。...
近日,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郭东升教授应邀至我校开展“思雅论坛”第十六期学术讲座。全校近70名师生参加。郭东升作了题为“整体论在复杂疾病诊疗中的探索——高效识别的生物医用超分子材料”的学术报告。聚焦小分子药物、生物标志物和生物大分子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高效识别,郭东升分享了课题组近年来在药物的精确负载、生命过程的精准干预以及疾病的精确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报告结束后,...
近日,我校数学科学学院卢琳璋教授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TOP期刊《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中科院SCI一区,IF=7.5)上发表了题为“Multi-graph regularized non-negative tucker decomposition and its semi-supervised extension for image clustering”的研究论文。非负Tucker分解(NTD)是一种提取张量数据低维表示的常用技术,但其本质是无监督的。图作为呈现数据空间几何信息的重要方式,已被广泛使用。许多基于图的NTD方法已被提出。...
近日,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班大明教授团队在复合材料工程领域TOP期刊《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中科院SCI一区,IF=14.2)在线发表一篇题为“Space-Qualifed 3D-Printed Low Dielectric and Low CTE Glass Fiber-Reinforced PEEK Composites via Potassium Titanate Whisker Doping”的研究论文。论文研究制备出一种低介电低热膨胀系数的聚醚醚酮(PEEK)复合材料。该研究有两大创新点,第一采用协同改性策略,将玻璃纤维(...
11月7日下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北京化工大学曹达鹏教授应邀来我校开展“思雅论坛”第十五期学术讲座。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院长肖文君主持,全校100余名师生参加。曹达鹏作了题为“氢能催化材料及器件”的学术报告。他谈到,氢能作为最清洁的能源之一,近年来备受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广泛关注。他介绍了氢能催化材料的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氢能催化材料制备的新策略,分享了其课题组在原子级催化材料合成、反应机制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理论和成果。...
11月10日上午,由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25屯堡文化大会主论坛在安顺举行。此次论坛以“屯堡文化的历史意义、当代价值与核心内涵”为主题,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原党委书记肖远平以“屯堡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为题作主旨发言。“从制度的奠基,到文化的建构,再到‘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屯堡,这份来自历史深处的答卷,为我们生动地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一个缩影。”肖远平认为,它让我们看到,我们所走的这条“...
近日,我校喀斯特研究院李瑞研究员团队在世界水土保持学会会刊《Internationa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arch》(中科院一区TOP, IF=7.3)在线发表了题为“Incorporating rocky deser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 into soil erosion modeling in karst regions aligns better with regional conditions”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在野外长期原位观测的基础上,建立了石漠化特征与土壤侵蚀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地构建了石漠化因子(...
近日,我校喀斯特研究院朱大运教授团队在水文学领域国际TOP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中科院SCI一区,IF=6.3)在线发表题为“Comparison of the centennial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rainfall erosivity in the top three global karst regions”的研究论文。全球喀斯特地区因其独特的“二元水文结构”与薄层土壤,使其成为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极为敏感的生态脆弱区。全球变暖导致极端降雨事件增多,降雨侵蚀力作为衡量土壤流失潜力的关键指标,...
